2018-05-21 12:46
作为土特产是一个地方独有的最具特色的产品,而它的包装同样有很强的地域性。土特产包装的地域性特征要包括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两方面,核心是地域文化。地域性的文化内涵是土特产包装需要重点关注和表现的内容,也是关系到其能否走向特色之路和形成品牌效应的关键所在。
比如贵州特产包装设计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土特产包装必须凸显地域性特征,主要包括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两方面。自然特征是土特产本身所赋有的,即土特产生产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一般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生产加工方式;社会特征是土特产在长期的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产业及特色经济,通过培育和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低成本、大规模、高质量地打造一个能真正代表地方经济发展的亮丽名片。因此在土特产的包装设计中,如何充分地挖掘利用地域性设计元素,将成为土特产包装设计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当代中国土特产包装这种乏善可陈的局面,与中国丰富的地域文化状况是极不相称的。进一步讲,这种不相称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中国当前设计界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哲学,欠缺美学,跳过历史,略过了人文,直接受到急功近利的商朝的冲击。”
从思想文化史的高度来审视这一普遍性问题,不难发现,这其实既是我国设计界在西方设计潮流到来时缺乏准备的表现,也是对自己文化不自信和不自觉的表现。尽管中国设计界长期以来怀有创立“中国风格”的理想,并一直为之努力着。但在实践层面上不少设计者却往往误入歧途,满以为玩玩大红灯笼和龙凤麒麟这些传统图形就体现了中国风格,殊不知这是对中国风格最狭隘的理解。假若这种懒汉式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实践改变,到头来只会导致外界对“中国风格”的误读。
所以具体到土特产的包装设计,中国风格的体现最终要落实到地域风格的展示上,而地域风格的展示又归结于地方性的表达。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当代对于土特产的包装设计不仅需要中国风格的“宏大叙事”,而更为迫切的是一种对于地方性的精妙表达。
土特产包装作为一种强化视觉形象的手段,它的品牌化需要注入地域性的文化内涵。每一种自然材料都是传达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土特产的包装设计中要充分地加以运用、移植和放大。如梅象证高微,兰花象征高雅,有花象证清廉,葫芦表达如意,慈条象征不屈不谈等等。在我国土特产的天然包装材料中,竹子是运用最广乏、最普及的材料。碧绿的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构成,给美丽的大自然增添了光泽。竹子的生命力强,韧性足,具有很强的耐磨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气节、长寿、幸福和真理,而在日本,竹子则象征的是真实与奉献。由于材料的不同配料、组成和构造,使人得到不同的材质表面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包装的视觉、触觉质感是由包装的材料、质地以及包装材料表面的肌理造成的,它给我们不同的感觉:传达着不同的信息。
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经常利用自然材料触视觉肌理来表达包装要传达的信息内容。例如由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战设计的猕猴桃饮料包装就是视触觉理念导入包装设计的典范。他创造性地把猕猴桃的真实表皮材质肌理利用到包装纸材的设计中,使消费者通过视觉判断出商品的属性和相关信息。肌理的运用不一定要覆盖整个包装,部分运用往往达到出奇不意的包装效果,因为通过材质的对比;能加强视觉刺数,强化品牌的视觉冲击力。土特产包装用的材质除了真实的自然材料外,还可以用特殊纸张、塑料等,通过加工、冲压等工艺产生各种仿自然材料的肌理。譬如木纹、石纹、植物纹等,逼真地再现自然,给人以亲近自然的感觉。贵州特产包装设计融入的大部分为多民族文化风格及天然环境酝酿的食材原料与传统制作工艺等。